2021年5月23日 星期日

鳳眼藍花

 

朗 日 照 塱 原

晴 空 風 清 爽

白 雲 身 邊 舞

藍 花 愛 躲 藏


尖鼻咀遠眺深圳灣

尖鼻咀遠眺深圳灣

晴空普照天水圍

漁塘打氧機

塱原濕地

塱原濕地

山背河畔

噢賣桔 , 整個天水圍濕地只得這片鳳眼藍花

物以罕為貴

物以罕為貴




2021年5月16日 星期日

維城界石

 

耀

跋 涉 長 途 也 不 辭


根據歷史資料記載,維多利亞城之出現是源於鴉片戰爭(1839-1842)。英軍於1841年在香港島的水坑口 即現時上環的水坑口街Possession Street )一帶登陸,英軍在佔領香港島後,便以當時英國女皇的名字命名為「維多利亞城」(City of Victoria)。翌年(1842)中英兩國簽署《南京條約》,正式確認將香港島割讓予英國。

1857年,港英政府將「維多利亞城」分成「四環」。即西環、上環、中環、下環(現今灣仔及銅鑼灣)。大家經常聽到的「環頭」一詞,便是由此而來。至於四環以外的地方,當時屬於城郊地區,則被稱為環尾。時至今日,除了下環外,其餘三環仍然沿用著。直至1881年,港英政府更將每個環頭細分成九約,變成為「四環九約」的行政區。

1903年港英政府更將多塊刻有「CITY BOUNDARY 1903」字樣的界碑放置在「維多利亞城」的城界上,以確立它的位置。當時維城半山及山頂均為洋人居住地,華人不得涉足。但隨着日軍佔領香港及現今市區的擴展,一些界碑已經被毀或重新遷移過,當其時界碑的數目和具體位置也難以作出考証,目前現存而又被發現的維城界碑就只有六塊。時至今日,它們仍然不為人知地靜靜屹立了118年。而位於馬己仙峽道的第七塊界碑,在2007年時被不明人士移走,至今下落不明。


尋找維城界石路線。

第一條維城界石。(堅尼地城西寧街運動塲內)

第二條維城界石。(薄扶林道近士美菲路)

第三條維城界石。(克頓道近旭龢道)

第四條維城界石。(舊山頂道近地利根德里)

第五條維城界石。(寶雲道近司徒拔道)

第六條維城界石。(黃泥涌道快活谷外面)

尋找維城界石途經地點。(科士街樹根石牆)
西環觀龍樓行過少少的科士街石牆樹,樹根攀附著石牆,感覺很有生命力。

尋找維城界石途經地點。(東華痘局記念公園)
轉入西寧街旁邊就是東華痘局紀念公園。痘局small pox hospital,是專門收容天花患者,並用中醫藥診治天花的醫院, 於1901年奠基,1910年建成,並於二戰後拆缷。

尋找維城界石途經地點。(魯班先師廟)
魯班先師廟是香港島唯一拜祭魯班的廟宇,現被列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廟宇建於清朝光緒10年(1884年),距今已137年,比維城界石還要早19年。

尋找維城界石途經地點。(魯班先師廟的屋脊)

尋找維城界石途經地點。(寶珊道近旭龢消防局)

尋找維城界石途經地點。(龍虎山松林廢堡2號炮台)
松林炮台於1905年建成,炮台位處海拔307米,為香港海拔最高的炮台。 隨著摩星嶺要塞於1912年啟用後,松林炮台於1913年被取代,海防炮亦被移走。

龍虎山松林廢堡。

尋找維城界石途經地點。(西高山)
西高山海拔493.8公尺,為香港島上第四高的山峰。

尋找維城界石途經地點。(太平山頂)

尋找維城界石途經地點。(凌霄閣)
老襯亭始建於1971年,屹立於海拔 396米的爐峰峽上。並於 1993年拆卸,由現時樓高七層、極具現代氣息的凌霄閣所取代 。

尋找維城界石途經地點。(山頂纜車)
山頂纜車於1888年5月30日起運作至今,來往中環花園道和太平山爐峰峽。現今纜車已經進入第四代。

尋找維城界石途經地點。(山頂纜車站)

尋找維城界石途經地點。(寶雲道)

尋找維城界石途經地點。(南子午線石)
子午線南標記石柱座落於天文台的中星儀以南 11354 呎,即灣仔寶雲道一帶,相信是 1893 年建造,是第一代的子午線標記石柱。

尋找維城界石途經地點。(姻緣石)
想拜姻緣石,要事先挑選良辰吉日,在每月的農曆初六、 十六及二十六是石公誕,均是參拜的好日子。









2021年5月11日 星期二

銅鑼飛棧

 銅 鑼 飛 棧 話 當 年

太 古 走 在 亞 洲 前

吊 車 雖 省 登 山 力

歷 史 淘 汰 感 無 言


1882 年施懷雅家族(Swire)在香港鰂魚涌投得一幅臨海地皮興建太古糖廠,這座稱為「蘇彝士運河以東最大的煉糖廠」佔地甚廣,僱用了超過三千名職員,每週產量高達七百噸。 

太古外籍員工的宿舍,分佈在康山及柏架山一帶。為了方便員工來回鰂魚涌及柏架山,太古特意在 1892 年建造了亞洲第一個吊車系統,起點在現時英皇道祐民街,終點則在柏架山的大風坳上。柏架山吊車全長超過一英里,由蒸汽機所推動,只有兩個車卡,可以載客六人。

可是吊車一直以來的使用率並不高,最終在 1932 年停用,雖然柏架山吊車早已經拆卸,但是還有一些石造底座散佈在柏架山上。

 (資料來源:太古集團香港歷史檔案服務)

柏架山吊車。(圖片來源:太古集團香港歷史檔案服務)

柏架山吊車。(圖片來源:太古集團香港歷史檔案服務)

柏架山吊車遺址No. 1 橋邊躉。其實這是整條吊車的第二個躉,因第一個已被拆除,而正確地點也不詳。

柏架山吊車遺址No. 2 卵石躉。

柏架山吊車遺址No. 3 四柱躉。

柏架山吊車遺址No. 4 高矮躉。

柏架山吊車遺址No. 5 路邊躉。

柏架山吊車遺址No. 6 孖仔躉。

柏架山吊車遺址No. 7 軍廁躉。因軍廁躉旁邊有一個廢棄公廁而得名。

柏架山吊車遺址No. 8 平台躉。

柏架山吊車遺址No. 9 軍灶躉。因軍灶躉旁邊有一個日本軍建造的軍灶而得名。

柏架山吊車遺址No. 10 山坡躉。

柏架山吊車遺址No. 11 馬鞍躉。

柏架山吊車遺址No. 12 坑邊躉。

柏架山吊車遺址No. 13 現形躉。

柏架山吊車遺址No. 14 粉碎躉。上址只發現一堆粉碎了的磚頭而得名。

柏架山吊車遺址No. 15 山澗躉。

柏架山吊車遺址No. 16 康柏躉。上址因靠近康柏郊遊徑而得名。

柏架山吊車遺址No. 17 雙 L 躉。

柏架山吊車遺址No. 18 四破躉。

柏架山吊車遺址No. 19 磚梯躉。上址因靠近一條破爛磚梯而得名。

柏架山吊車遺址No. 20 單 L 躉。

柏架山吊車遺址No. 21 獨孤躉。

柏架山吊車遺址No. 22 孤獨躉。

柏架山吊車遺址No. 23 爛尾躉。

柏架山吊車遺址No. 24 終站躉。上址已經到達吊車的終點站 (大風坳公廁背後) 而得名。




軍灶躉附近有一個日本軍建造的軍灶。

軍廁躉旁邊的廢棄公廁。

磚梯躉附近的破爛磚梯。

大風坳。吊車的終點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