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香港濕地公園正門 下︰公園門前的紙鳥香港濕地公園位於天水圍北部,公園佔地約 61 公頃,包括一個佔地 1 萬平方米的室內訪客中心、濕地互動世界和超過 60 公頃的濕地保護區。在 1999 年動工興建,直到 2006 年 5 月 19 日才正式開幕,耗資約 5 億港元。濕地公園的原址是一片普通的濕地。港府在發展天水圍新市鎮的同時,打算用這片土地來補償因發展而失去的生態環境。
訪客中心佔地面積 1 萬平方米,中心內的濕地互動世界共設有五個主題展覽廊,能從不同焦點展現出濕地的功能和價值。更有放映室、課室、禮品店、餐廳、室內遊戲區(沼澤歷奇)及一個資源中心。是本港首個集推廣濕地護理、教育及旅遊用途於一身的生態公園。
上︰訪客中心大堂 下︰訪客中心外貌
濕地世界展覽廊主要介紹什麼是濕地、提供拉姆薩爾濕地的概覽、展示了全球從熱帶到極地不同形態的三種濕地環境,分別有北地苔原、熱帶沼澤和香港濕地。
下︰在濕地內生活的水中生物
下︰依賴濕地環境生活的哺乳類動物。
下︰生活在北地苔原的哺乳類動物。
下︰幻燈投射的影像
下︰放在岩石上的鳥類標本
下︰吊在空中三米多長的蜻蜓模型
濕地直播室能讓訪客親身經歷與濕地保育有關的事件,從互動遊戲中,你可知道透過不同的生活方式,來保育濕地生態。
上︰濕地直播室入口 下︰濕地直播室的互動遊戲
觀景廊是訪客中心內用作眺望沼澤濕地的地方,廊內設有望遠鏡、閉路電視及鳥類辨識指南等設施,能讓訪客舒適地遠眺濕地公園內的候鳥。
下︰透過望遠鏡觀察候鳥 (鸕和白鷺)
在 2003 年 11 月 2 日,小灣鱷「貝貝」在元朗的山貝河中被人發現,經過七個多月的捉迷藏遊戲後,最後走進了漁謢署的陷阱中,在 2006 年 8 月 15 日定居在濕地公園內的「貝貝之家」。
戶外設施有溪畔漫遊徑、演替之路、紅樹林浮橋和位於河畔、魚塘和泥灘的觀鳥屋,能讓訪客作近距離欣賞各樣野生動物。
上︰濕地公園內清晰的路標 下︰可透水的石塊小路
水生植物的生長可改變濕地的生態環境,而該過程便稱之為演替。演替之路能讓訪客探索濕地植物如何隨著生態環境而有所改變,從一個開闊水體演替成濕木林的過程。
上︰演替之路 下︰水生植物之一的睡蓮
淡水沼澤位於公園正中央,是公園內佔地面積最大的濕地,也是最主要的景觀之一。淡水沼澤除了是鳥類和魚類理想的覓食和棲息地外,還是水生無脊椎動物的繁殖地。
下︰淡水沼澤和濕木林植物
早在濕地公園落成之前,河道的兩側已經遍佈著紅樹。紅樹林不單止為彈塗魚和招潮蟹等野生動物供給食物,更成為其他生物的棲息和繁殖地。遊客處身浮橋之上,便能以近距離觀賞紅樹及棲息其中的動物。
下︰橫越紅樹林的浮橋
原野漫遊徑是欣賞蝴蝶和蜻蜓等昆蟲的理想地點。漫遊徑兩旁的蘆葦沼澤是許多野生動物的覓食場所,其茂密的枝葉更成為許多動物和鳥類等提供隱蔽的棲息和繁殖地。
下︰原野漫遊徑兩旁的蘆葦沼澤
下︰隱蔽在植林內的觀鳥屋
下︰濕地保護區外的魚塘
目前黑臉琵鷺的數目十分稀少,是全球瀕危物種之一,它那長而呈匙狀的嘴加上黑色的臉,就是這種大型水鳥的標記。
香港濕地公園的主角黑臉琵鷺 (Platalea min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