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4日 星期五

環臺之旅--- 第十二天





經過昨日一坡未平一坡又起的艱苦考驗後,今早起來又要為環臺的第二個目標「征服武嶺」作預備。本人及隊友並非專業車手,亦無後勤車作支援,因此登武嶺的目標要用兩天的時間來達成 

    早餐後由台線蘇花公路起步,經北埔景美新城轉入台線東西橫貫公路,由太魯閣公園管理站沿立霧溪經布洛灣燕子口綠水到達今日終點天祥,全程45公里。






武嶺是什麼地方﹖
武嶺位於臺灣南投縣合歡山的主峰和東峰之間的公路旁,標高3275公尺,是台灣公路的最高點,也是全東南亞公路的最高點,在此可眺望巍峨的合歡群山,視野相當壯闊。因此武嶺標誌 (武嶺亭) 便成為遊客到此留影的最佳地點。

怎可到達武嶺﹖
方法1﹕由南投縣的埔里鎮經台14 線公路到達武嶺 (稱為西進) ,全長57公里。這段路比較寬闊,因此地方政府聯同有關運動協會每年都會舉辦名為 Never Stop (永不放棄挑戰巔峰) 武嶺自行車挑戰賽及武嶺盃國際自行車大賽。

方法2﹕由花蓮縣的新城鄉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站經台線東西橫貫公路到達武嶺 (稱為東進) ,全長84.5公里。這段路比較崎嶇,但風景甚美,也是本人及隊友登武嶺的路線。

到臺灣踩單車為何要上武嶺﹖
是為了追求卓越的自我及以奧林匹克格言為目標,和永不放棄之運動精神及毅力」的信念支持下踩單車上武嶺同時武嶺是台灣公路的最高點,所以便成為鐵馬一族自我挑戰的目標。




主動帶路的一對車手夫婦


當大隊起步不久,在花蓮巿郊正要找路去太魯閣的時候,遇上一對車手夫婦及主動地帶路,還介紹了一條既安全又快捷的路線給我們,十分感謝



台 9 線公路

台 9 線公路

北埔

台 193 線 海岸路


七星潭位於花蓮市新城鄉北埔村的一處海灣,太平洋澎湃的浪濤當進入海灣後也會平靜下來。



七星潭海灣


台 9 線蘇花公路

台 8 線與台 9 線公路交匯處


東西橫貫公路又稱中部橫貫公路,是台灣第一條串聯東、西部的公路。它始於1914年,是日治時用作理蕃的道路,在1956年由台灣省公路局負責規劃、建造等工程,目的為安置退伍榮民到山上興建農場、果園。






從太魯閣到天祥的一段20公里道路上,經過很多懸崖峭壁及堅硬的大理石岩,因此開通得特別困難,這一段路的橋樑、隧道也特別多,卻成為日後主要的景區。



立霧溪




砂卡噹步道原名神秘谷步道,在砂卡噹溪與立霧溪的匯流處,是一條充滿濃厚原住民風味的步道,最初只是為了開發立霧溪的水力發電而開鑿的一條道路。其景點包括:檢查哨、攔沙壩、三間屋及五間屋等



砂卡噹隧道



東西橫貫公路在動工後,常受到颱風、地震等天然災害影響,及因為炸藥控制不當而受傷或死亡的工人也有不少。經統計因此而殉難的有225人,受傷者702人,平均每公里路上便有1.5名工人因此而犧牲。






長春祠曾在1970年因山崩而損毀,於1973年整修後,在1987年又遭落石所破壞,更將整個基座都破壞了,因此翌年在原址的左側興建一座新的長春祠,現時祠內供奉著225位為了興建東西橫貫公路而殉難的開路工人的靈位。



長春祠


祠堂下方有一瀑布自山洞中流出,這是有名的「長春飛瀑」





寧安橋長82公尺,是當時台灣最長的單孔吊橋。橋底下有一座不動明王廟,其來歷就眾說紛紜,有說是早在日治時就已經存在。也有說是附近原住民害怕地震,所以蓋了一座不動明王廟來作鎮山。另一種說法是公路建造時,不動明王託夢將廟蓋在橋下,大橋才會安全完工。不論傳說如何,將廟建在橋下,在台灣是少見的做法




不動明王廟

山體滑坡


台電公司在溪畔水壩設立截流站,把立霧溪水轉化為電力供給週邊用戶。



溪畔水壩截流站




布洛灣是泰雅語音譯,意思解作『回音』。位於東西橫貫公路溪畔隧道旁的分叉路再前行2 公里處,昔日為泰雅族人的部落。現已規劃成一個休憩區,提供餐飲服務及販售泰雅文物,更有泰雅族的朋友現場示範織布。











195710月,發生在清晨的一次地震中,導致一名工程師靳珩先生,在燕子口步道附近被地震落石擊中而身亡,也是工程進行期間發生的第一件死亡事件。在公路完成後,上址的一條隧道便命名為靳珩隧道以作紀念。



靳珩隧道










九曲洞隧道


九曲洞隧道並非有九曲,而是取其曲折之意。舊有的九曲洞隧道已改為景觀道路,並開放與遊客作觀賞,而旁邊卻興建了一條雙線隧道作行車之用。













慈母橋位於立霧溪與荖西溪的交匯處,紅色的橋身在青山綠樹中更見顯眼,相傳在建造東西橫貫公路,該處有一位母親因思念外出工作的孩子,每天都站立於山坡上盼兒早歸及後鐵橋及涼亭建造完成後,便命名為慈母橋與慈母亭











綠水是立霧溪流域眾多河階地之一,上址設有地質景觀展示館及東西橫貫公路開拓史展示館讓民眾參觀。展館旁有一條迷你步道,步行約需一小時










祥德寺是超度因開闢東西橫貫公路時,在天祥附近一帶殉職的榮民而建的寺院。









稚暉橋是前總統蔣經國為了紀念老師吳稚暉先生而命名的。





天祥古稱「太比多」,是泰雅族的聚居地,昔日是原住民的集會交昜場所。日治時日本人在太比多設立「佐久間左馬太神社」。國民政府來台後為了紀念文天祥而改名為天祥,更在山腰上興建文天祥公園及正氣歌石碑。